• 专家:“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显重要”

  • 发布时间:2020-09-05 03:10 | 作者: | 来源:临沂信息网 | 浏览次数:
  •   (抗击新冠肺炎)专家:“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显重要”

      中新社昆明5月8日电 (记者 胡远航)8日,云南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召开“新冠疫情下的中国周边外交——新问题与新作为”线上研讨会,就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影响及命运共同体建设等议题进行探讨。多位专家提出,“后疫情时代,命运共同体建设更显重要。”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院长吴崇伯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及关系的冲击史无前例。目前,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动已基本停滞,生产和贸易活动放缓,国际分工被无情打断,这使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吴崇伯建议,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应对疫情。尤其是东亚地区,抗疫成效有目共睹,还应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

      云南大学副校长李晨阳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方面使得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全球供应链呈现缩短化、本地化、区域化趋势;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合作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全球或区域完善公共卫生领域合作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挑战。但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与经济平衡发展的理念会进一步得到尊重。”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研究员李鼎鑫提出,全球应高举开放、包容的大旗,妥善管控分歧,加强合作。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表达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疫情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不会太大。全球化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疫情也会推高各国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但全球化进程不会因为一次疫情而停止。不过,全球化或将转型,向多元、多中心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张春提出对疫情冲击下中国与周边互联互通建设思路调整的看法。他表示,当下,疫情造成一定的封锁效应,互联互通建设重点应由硬件建设转为软件建设,并更多向弱势群体倾斜。(完)

  • 相关内容